關注我們
學術橋-訂閱號
學術橋-小程序

科技日報:向一流大學進發(fā),首先要對排行榜有定力

2019-03-22 科技日報

針對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“掐架”激烈的問題,一些高校校長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,表示“排名不是洪水猛獸,但是你要正視它,將它看成是學校運行狀況的分析參考,學校自己要有定力,不能被它所左右”“對層出不窮的大學排名,不能不看也不能...

  針對不同版本的大學排行榜“掐架”激烈的問題,一些高校校長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,表示“排名不是洪水猛獸,但是你要正視它,將它看成是學校運行狀況的分析參考,學校自己要有定力,不能被它所左右”“對層出不窮的大學排名,不能不看也不能全看”。

  近年來,國內(nèi)外各類高校排行榜此起彼伏,我國內(nèi)地高校在國外高校排行榜上排名頗有斬獲,從一個側(cè)面說明了我國高等教育實力的進步。但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排行榜也引發(fā)了各界的爭議。比如,上海軟科正式發(fā)布“2019年中國最好大學排名”,東華理工大學位列第485名,而在“2019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”中,該校位居第310名,兩個排名榜的差距高達175名。為此,東華理工稱上海軟科發(fā)布的“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行榜”中關于該校的數(shù)據(jù)嚴重失實,損害了該校的辦學聲譽。雙方你來我往,互懟了一番。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在2018年教育三十人論壇年會上,則將大學排名的風險概括為:不嚴肅、不科學、不可信,他直言“大學排名評價大有成為辦學方向‘指揮棒’的風險,影響著中國大學的發(fā)展”。

 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各類排行榜不是給高校看的,而是給社會公眾看的,高校的排名直接影響社會公眾對高校的評價,直接影響學生求學的選擇,也影響畢業(yè)生的就業(yè)。高校負責人面對排行榜單不可能無動于衷,不可能不在意。

  從高校評價以及學科評價的角度來講,排行榜雖然不是絕對科學的指標,無法全面反映大學的全部。但它又的確可以反映短時間內(nèi)高校或者學科的發(fā)展成果。高??梢越璐藖頇z視自身發(fā)展,查找差距和不足,找到發(fā)展的方向。

  如何看這些排行榜?首先是了解不同排行榜的側(cè)重,要用不同的“尺子”來量不同的高校。比如,如果以論文、科研經(jīng)費為主要考核指標,中國人民大學便不占優(yōu)勢,在一些排行榜單中排名靠后,但它在國內(nèi)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確實具有領先優(yōu)勢。諸如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(ISI)推出的基本科學指標數(shù)據(jù)庫(ESI)主要通過論文數(shù)、論文被引頻次、論文篇均被引頻次、高被引論文、熱點論文和前沿論文等6大指標進行學術評價,排出居世界前1%的研究機構、科學家、研究論文,具有很高的權威性,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。但它關注的是學術評價,而非其他,更多關注的是自然科學,而非人文社會科學,那就不能用它來評價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高校。

  要高校在各類排行榜中保持定力殊非易事,公眾的關注、學生的期待、教育行政部門的考核都給高校施加了壓力,但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流大學,必須要有一流的定力,要有不為排行遮住望眼的超脫。

特別聲明:本文轉(zhuǎn)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(wǎng)站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
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(zhuǎn)載,請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掃碼關注學術橋
關注人才和科研